语言

在线星图!

在线星图预备发布,敬请期待。若您有任何建议,请在本页留言,我会认真参考并给予回复,谢谢!

下面是实时渲染的试验进展,改变选择框中的值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地球哦:

手动动画

online_sample

在线版星光飞扬的最终目标是输出如下的图片,大家只要设定简单的参数即可得到预测图片,能显示图片的任何终端设备均可使用在线版星光飞扬!

日全食多路联合直播招募现场服务人员(已结束)

“2009国际天文年日全食多路联合直播”(http://eclipse.astronomy2009.org.cn)是国际天文年中国区的一项核心活动。届时,将通过设在昆明、重庆、宜昌、武汉、苏州、上海、台北等地的观测点进行联合直播。为了活动的顺利推进,现公开招募直播活动志愿者5-10名。被选中的人员经过培训后将派往上述(台北除外)观测点,作为现场工作人员。志愿者的路费和当地食宿将由直播活动组委会承担。

对志愿者的必要要求是:
熟悉望远镜和赤道仪
熟悉日全食和四季星空的知识

优先考虑的条件是:
有过日全食观测或者太阳观测的经验
熟悉Windows Media软件
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请有意者在6月14日前发送Email至:“ccz@bao.ac.cn,zhcao@lamost.org”,需要在邮件中说明自己的情况(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对上述要求的满足情况等)。我们会在6月底前完成志愿者的招募活动。

辰州

在Windows中加载组件的“998”错误

最近老是遇到这个很没有头绪的问题,LoadLibrary返回错误号998——“内存分配访问无效”,有的自定义组件无法加载,这次轮到lines和telescope,Windows真是让人郁闷,什么叫“内存分配访问无效”嘛……再详细的信息一点没有,网上也没有相关解答。

只有用排除法,把问题分解成正交的方面,看是那方面出的错了。电脑特性性问题?赶快把开发目录拷到老婆的电脑上,运行,居然没问题!找到不同的实验结果,问题就解决大半了。现在来着重看看,是什么差异导致的不同结果。

说这是每台机器的“个别”问题,那也太玄了吧,仔细一想,还有个不一样的地方——两边的GTK版本不一样,果然,在我机器上用了老版本的GTK之后,组件成功加载了。

说这是GTK版本的问题,那也还是太玄了吧,仔细一想,GTK版本不一样,具体是什么东西不一样呢?导致lines和telescope插件无法加载的改动是,增加了user_object插件,这个插件很普通,但是记得他额外引用了GTK的libglade库,那就在新的GTK下面用老的libglade库,结果问题依旧。突然想起libglade引用了libxml2,再次替换,果然,组件成功加载了!看来就是这个libxml2引起的问题。

说这是libxml2问题,那还是还是也太玄了吧,仔细一想,这两个版本的libxml2有何不同呢?用ProcessExplorer看看,果然,隐约的感觉是对的,他们的Image Base不一样,也就是他们默认加载到进程空间的位置不一样,而新的libxml2加载到了lines和telescope本来应该在的位置!lines和telescope加载的时候,他们默认的Image Base已经被占用,于是有了那个含糊的“内存分配访问无效”!

这就奇怪了,如果加载位置冲突,windows应该会自动的重定位啊,难道只有隐式链接的时候才会重定位?查了一下LoadLibrary,果然是这样。万恶的Windows啊……

那么,解决的办法无非就是吧lines和telescope的Image Base改成其他不冲突的地址,星光飞扬现在使用GNU工具链进行编译,只要在dllwrap.exe的参数中加上“--image-base 0x50100000”就ok了。但是……谁能预料还会有什么dll侵占了新的地址呢?华丽的Windows有着残缺的底层支持。

CMOS图像传感器比较(适合天文摄影)

研制天文专用像机的过程中,对CMOS图像传感器的各种参数有了一个了解,入门级天文像机不在于解析的多高,关键是灵敏度(QE)、长时间曝光性能和成像质量(热噪声/读出噪声)。普通CMOS图像传感器不能用于深空天体摄影,因为大部分是逐行曝光的滚动快门(Rolling Shutter),这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假如你打算对猎户座大星云曝光60秒,那么这种逐行曝光的CMOS将是每行60秒,如果分辨率是640x480,那么整幅图像拍摄的时间就是480*60秒,整整8个小时!这是根本无法接受的,我们需要可以一次对所有象元进行曝光的芯片,好在“全局快门”技术已经出现在一些工业级CMOS芯片中了,2005年开始研制天文像机的时候,只有美光一个系列的芯片有全局快门,现在已经有数家厂商使用了该技术。

感谢评论的朋友指出理解的错误,滚动快门精确的理解应该是“读出一行的时候,其他行还在(不可避免的)接受曝光”,所以回头看6年前写的这个例子,确实完全理解错了。实际上,假如曝光60秒的话,每一行只晚上一行很短的时间(几个us)开始曝光,而读出的时候,每靠后一行都会晚一些被读取。这个时间就是“Line time”,即内部A/D转换一行所需要的时间。

rollingvglobalshutter-fig3.png

参见:Rolling Shutter vs. Global Shutter

3T_4T.png

美光的芯片在画质和长时间曝光噪音方面都非常出色,也是最早使用全局快门的厂商,目前,我研制的天文专用像机就是使用美光的芯片,电路板设计正在进行最后一次的修改,希望不久就能产品化,估计成本在400元左右,比较适合入门级的深空摄影应用。

这几天整理了一下具有全局快门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如下表:

星光飞扬开发最新进展 2009-4

一直在用业余时间继续开发星光飞扬,这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快乐的,也是充实的;另一方面,在这个不断追逐更好效果、更快速的的过程中,我加深了对OpenGL的了解,我的事业不经意的总是和分别代表了图形和图像处理标准的OpenGL、OpenCV有着联系;还有一方面,这是一个细水长流式的开发、积淀过程,虽然缓慢,但我希望有一天,星光飞扬成为这个领域的第一,形成完整的一条线,软件、望远镜控制器硬件都是世界一流的,不单服务于天文爱好者,还为专业机构、专业设备所用,还为中小学教育所用。

今天看了一下最近2年的SVN的记录,发现平均每周有代码提交,都有新功能、改进或者Bug修正。更新日志和更新率曲线如下:

large_lcsky_rd_graph.png large_lcsky_rd_log.png

2009-4-6 火星探测器的最新情况

三月26,2009:2004年1月的时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勇气号和机遇号探测器在火星上登录。它们主要用于执行为期三个月的简短任务,以告诉我们这颗行星上水资源的情况以及曾经是否有生命存在于此。5年多过去了,它们两依然在这颗红色星球上流浪,这种传奇一般的成就改变了火星探测。

看这篇文章“勇气号和机遇号任务帮助我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学科——机器人现场科学”,火星探测任务的主要调查员Steve Squyres这样说,“它们教会我们怎样组织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大团队,从而可以操纵遥远星星上的机器人。我们都需要学习怎样长年有效地合作,从而使这两个火星车找到最可能的新发现。”

see caption右图:机遇号火星车[更多]

这个团队依然在努力。

近五年间这些太阳能驱动的机器人完成的非凡发现中:火星并不总是像现在这样寒冷干燥。 也许它不是世外桃源,但它有水也足够温暖来孕育生命。

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员当然也知道千里之外调遣火星车的危险。他们不止一次停下火星车。“我们现在知道了怎样顺利地通过沙丘和石堆,” Squyres说, “也许更为重要的是——怎样避开它们。 我们把五年来的经验转换成全新的改进过的地图和驱动软件,以帮助我们完成剩下的任务和将来开发火星车。”

满怀希望的计划者们已经着手孪生火星车的将来, 设想它们会继续开路, 但也承认其中之一或者全部都可能在任何时间结束使命。 毕竟, 这些火星车还不完美。自从2006年 “勇气号”的一个轮子被堵塞后,它已经开始倒过来走, 一根破损的电线也阻碍了“机遇号”的一支机器手臂的运动。

待续...

2009-2-18 C/2007 N3(Lulin)鹿林彗星观测照片!

2009-2-18_IMG_0037.jpg

云南天文台35CM望远镜导星镜(10CM,焦距1M),使用LcSkyController自动指向并跟踪; Canon 350D; ISO-1600; 99秒

这是我第一次拍摄彗星,小时侯看海尔波普彗星,当时连胶片的单反都没有,看过就逝去了。后来观测彗星的机会不多,尝试过池谷张等,却无奈只在望远镜中有朦胧的身影。

2月17日,趁着调试LcSkyController的时机,打算一睹今年最亮的彗星。18日鹿林彗星位于室女座,凌晨从东方升起,1:30左右升到30度并进入望远镜指向范围。目前云南天文台所处的凤凰山已经被昆明的光污染严重影响,西方天空呈黄色,ISO-1600暴光5分钟天空已经全白。拍摄彗星的导星镜中,暴光100秒天空已经发黄。

鹿林彗星当天预报亮度约5.4等,LcSkyController自动指星完毕,主镜视场中立即出现了它模糊的身影,但无法分辨彗尾。用来对焦拍摄8秒的照片中已经可以看到它的形状。进行了99~190秒的几次拍摄,190秒背景已经非常亮。

2009年第一次半影月食 观测照片

2009-2-9_moon_eclipse.jpg
2月9日是2009年食分最大的半影月食,达0.899. 用肉眼容易看到,月亮北半部被朦胧阴影遮挡……

2008-10-30 磁场之门连接太阳与地球

十月30,2008:就在您阅读本文的同时,一些就连有的科学家都不相信的事情或许就正在我们头顶万里高空开始发生。一个磁场之门将会开启,将地球和与之相隔93百万英里(1.49亿公里)的太阳连接起来。数以吨记的高能粒子可以在它关闭之前通过这扇门,这大约是在你读完本文之时。

“这种现象被称为‘流体传输事件’,缩写为‘FTE’,十年之前我并不相信它的存在,但现在证据无可置疑”,Goddard空间飞行中心的空间物理学家David Sibeck说。

现在,Sibeck在位于阿拉巴马州召开的等离子体工作组国际会议上说,流体传输事件(FTE)不仅仅频繁,而是比想象中还要频繁!

右图:艺术家想象中的地球磁场与太阳的连接——流体传输事件(FTE),一颗人造卫星在附近测量粒子和场。

科学家很早以前就知道,地球的磁场一定与太阳磁场有某种联系。地球的磁气圈中(包围着地球的磁场)充满了太阳风带来的粒子,这些粒子在保护地球的磁场中到处都是。沿着这些粒子到地球的路径往回追溯,磁力线可以一直延伸到太阳的大气层中。

Sibeck说,“我们过去认为,这样的连接是持久的,太阳风任何时候都可以进入地球周围的环境,但我们错了,连接非常不稳定,并且通常是很短暂的。”

一些工作组的成员指出了FTE形成的大致路线,

待续...

Science@NASA原文

2008-10-1 信使号探测器将再回水星

十月1,2008:NASA的信使号飞船正在返回水星。2008年10月6号,探测器将会按计划进行3次飞掠水星中的第2次,并且对水星那些仍然未被探测到过的表面进行拍摄。

在距离水星最近时,信使号将距离其坑洼的表面仅125英里(200公里),它将拍摄1200多张照片。这次飞掠也将由重力提供关键的辅助,使信使号在2011年三月成为第一艘绕最靠近太阳行星飞行的探测器。

同步内容